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

登山名詞

郊山/中級山/高山

【郊山】
高度在1500公尺以下,離市區較近,可以在一天之內往返者,一般稱為郊山,例如台北的觀音山、新竹的五指山等均屬於郊山。
【中級山】
高度在1500-3000公尺,介於郊山及高山之間的山區,一般稱為中級山。中級山區的林相較複雜,路況較不明確,因此是除了雪季高山及長程高山縱走之外較難攀登的山區,通常需要2~3天以上。例如新竹的加里山。
【高山】
3000公尺以上之山區,稱為高山。台灣高山有200多座,一般比較熱門的山區,由於攀登者多,因此步道明顯,相反的,冷門山區的路況就不是那麼明確。山區的氣候變化很大,冬季會飄雪,攀登困難。依照規定,每10 人需有1位高山嚮導。台灣列為高山者有玉山、雪山、大霸尖山等。

三角點

三角點就是繪製地形圖的「三角測量基點」。台灣山岳的基準點,依三角網的「邊長」,分為一等、二等、三等及四等。一等三角點的平均邊長為45公里,二等三角點為8公里,三等三角點為4公里,四等三角點為2公里,所以在山頂的展望度,一等最遼闊,展望度最好,二等次之,三等又次之,四等最差。至於要如何辨認三角點的等級呢?三角點的截面面積一等最大,二、三等次之,頂面正中央有一個大「十」字形的字樣,側面刻有X等三角點的字樣,除了一等和四等未編列號碼外,二等三角點的號碼是以阿拉伯數字橫刻,三等三角點早期設立者(四千號以前),是以漢字直刻,晚期設立者(即四千號以後),則改用阿拉伯數字橫刻。因此不能僅憑漢字或阿拉伯數字來判斷三角點的等級。 

鞍部/

鞍部山脊中較低凹的地方,其形狀如馬鞍,因此稱為鞍部。鞍部俗稱埡口。 
山脊谷與谷連亙的山頂。
山溝陡坡上涇流匯集後所侵蝕成的水道。
山坡由山頂延伸至山谷的傾斜面。
山峰山脊中較為高聳突出的部分。尖峰:山頭特別尖銳的山峰。
稜線山脊兩面之山坡交會所形成之線。
碎石坡高聳的懸崖下經常有碎石堆積成的坡面。
山谷兩山支稜間所夾的谷地。


路程分級

【A級或甲級】
行程為一天15公里以下,是一般腳程能力的人所能參與的活動,例如登山社團經常舉辦的一些郊山活動或健行活動。
【B級或乙級】
行程為一天15公里以上,是腳力較佳者所參與的活動,例如一般登山社團偶爾舉辦之連走數座郊山或越嶺的登山活動。
【C級或丙級】
活動時間為2天以上,活動行程為30公里以上,參加者必須能走遠程且腳力較好者,通常是連續假日時登山社團所舉辦之2-3天的高山登山活動。

單攻/越嶺/縱走

【單攻】以單一座山為攻頂目標,登頂後沿原路下山。
【越嶺】以翻越稜線為登山路線,或登頂稜線附近的山頭。
【縱走】連走數座同一山系之山頭的長程登山路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