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

螞蝗防護

狀似蚯蚓而小,一吋不到;黑褐色的皮膚毫不起眼;黏搭軟滑的身體能曲能伸; 頭尾各有一個吸盤行動時就以吸附方式一屈一伸的前進;可以幾個月不吃也可以 一次吃到身體漲到好幾倍,本該讚美造物者的神奇,無奈卻成了眾山友的夢魘,它就是——螞蝗。

提到螞蝗,大家應該都不陌生,台北近郊較潮濕的山區都有。很多人被咬得莫明其妙,回家後才發現衣服褲子或襪子上怎麼會有一灘血跡,然後又覺得該處奇癢無比,甚至有人洗澡時才發現它仍依戀在身上,或洗衣服時看見它在洗衣機裏載浮載沉。凡此種種各位山友當有自己的遭遇,足供茶餘飯後吹牛之用。不過最常見的是走著走著怎麼感覺腳癢癢的,脫下鞋子一看赫然發現襪子染紅了一片,此時就算它未溜也早飽食漲成一顆小球狀.除了驅逐,火燒,要不就是鹽漬將它就地正法。至於用 掐、捏、捺、捻、搓、揉、拽、摔等方式大概都不能奈它何,夠韌命吧!

事實上這小傢伙也沒什麼大害,只是跟你要了點血賴以為生。至於病媒傳染或由生飲生水而造成的傷害,只要能適當的預防及處理應該不會發生,倒是事事後讓你癢了一個禮拜是比較難以原諒。許多前輩都提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防備之道,像是抹肥皂,擦樟腦油,噴克蟑,煙燻或抹鹽,有的蠻有效的,有的不怎麼實用。以下試 從螞蝗的生理特徵提出一些建議給大家作參考。

第一、在它的棲息處如有人畜經過或觸及附近草叢樹葉,它會直接掉落或以其身體上部向空不停旋轉以吸附在人畜的身上,並會感知溫差而潛附皮膚處用餐。其管狀口器(頭部)具有特殊感知能力,能選擇皮膚神經分部的間隙鑽入吸血,使你一點感覺都沒有。所以在山野間活動時,應穿長袖衣褲,戴帽子及手套,前後隊員互相看顧並在休息時檢查一下袖口領口褲管口襪子口等,以求提早發現。

若有發現它已把頭部鑽入皮膚吸血,此時應避免用手去拉以免它的頭部斷在裏面造成感染發炎,應輕輕拍擊或用其它方式(如撒鹽,火炙,塗萬金油等)讓它自動脫落。如果是穿雨鞋行走,可以把鞋筒口往外折,若有螞蝗沿鞋筒往上爬,那它只會爬到翻折處便停在那兒尋找皮膚,因為一離開那兒溫度又會降低,所以它就留在那兒尋尋覓覓了。另外就是儘量不要喝生水以免蟲卵或幼蟲進入體內造成傷害。

第二、它的唾液具有抗凝血及分散凝血塊的功能,所以被咬了之後仍會徐徐流血不止達六個小時以上,此時不必慌,只需用優碘消毒傷口,貼上ok繃即可。等一段時間後,傷口附近的唾液被流出的血帶走,血小皮自然恢復凝血功能阻止血液再流出。

第三、它的皮膚為半滲透膜,表面有黏液形成外圍防護,所以必需生長在中低海拔較潮濕及陽光比較照不到的地方,由此可知只要突破這層黏液可直接對付它的皮膚,而這半滲透膜由脂肪所構成,當滲透壓改變時造成水分子的進出,這層黏液對人而言防護力是很有限的,因此我們可以使用酒精‘汽油之類的脂溶劑直接破壞它的皮膚,或以鹽、糖等物質塗在它的皮膚上,改變滲透壓造成它嚴重脫水,或以火燒直接傷害它。這些方法都可以使它自動從我們的皮膚上脫落.像鹽糖酒精去漬油等東西,相信登山的人至少都會有一兩樣帶在身上。

有了以上的認識,相信你對螞蝗應不再心存恐懼。換個角度看,其實螞蝗家族對人類有很大的貢獻,或許你還不知道它的表兄弟——水蛭,已為醫藥界立了大功,許多慢性病或心臟病的患者還靠它活命呢!說不定那天螞蝗鹹魚翻身一躍為人類的救命仙丹,所以說你現在被螞蝗爺們咬了可是你的榮幸喔!